8月,在黨中央部署下,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促發展的政策舉措。記者近期走訪發現,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全國各地鼓足干勁、真抓實干,政策“組合拳”精準發力效果持續顯現,發展信心和動力不斷增強。
觀察之一:暑期旅游等消費明顯回暖
頭戴小黃帽、手拿小鏟子,小朋友們三五成群地在沙坑里玩耍……自從考古發掘研學課程推出后,這便成為暑期陜西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常見景象。
暑期研學游高峰時,公園考古探索中心日均接待量超過700人次。陜西歷史博物館日均參觀人數達1.2萬人次,大唐不夜城日均客流量達30萬人次。
不斷攀升的數字見證了陜西省暑期旅游市場的火爆,背后是當地一系列優化消費環境的舉措:延長多家博物館開放時間,整頓旅游市場不規范經營,各大景區推出門票減免等福利,財稅金融等政策紅利向文旅企業傾斜……
放眼全國,消費依然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出游、看演出、觀影成為暑期三大熱門消費場景。數據顯示,7月1日至8月21日全國鐵路暑運已累計發送旅客7.01億人次;暑期檔演出市場票房超過30億元,今年中國電影市場暑期檔票房已突破200億元。
消費市場持續釋放活力,離不開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支持。北京市啟動新一批“京彩·綠色”消費券發放;鄭州市第二批2000萬元汽車消費券開始校驗;福建省出臺9條措施進一步促消費擴內需……
【記者觀察】在當前需求仍然不足的形勢下,恢復和擴大消費被擺在優先位置。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來,各地紛紛推出促消費政策舉措,覆蓋旅游、汽車、餐飲等多個消費重點領域,以“真金白銀”激發消費市場潛力。隨著各地擴內需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消費這駕“馬車”將為推動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持續釋放動能。
觀察之二: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內,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體外診斷儀器及試劑產業化基地施工正如火如荼,預計2024年實現一期投產。相距不過14公里,基蛋生物二期、三期項目也同步在建。
“作為南京市重大項目,我們實現投產后將年產體外診斷試劑5億人份,臨床檢驗儀器2萬臺。”基蛋生物副總經理王占柱說,近期國家不斷出臺支持政策,大大激發了民營企業干事創業的熱情,公司對未來充滿信心。
8月份以來,針對民營企業面臨的痛點、堵點、難點,從中央到地方密集推出系列政策舉措,旨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鼓勵企業敢闖、敢投、敢擔風險。
浙江省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2條措施,提出向民營企業推介“三張項目清單”,為民間資本更好了解和參與重大項目提供平臺;廣州市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20條措施,提出建立“無事不擾、有求必應”企業服務工作機制等;深圳市針對備受民營企業關注的放寬市場準入、保護合法權益、清理拖欠企業賬款等方面,提出20條精準有力舉措……
【記者觀察】民間投資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近期,在宏觀調控加大力度的同時,一批穩預期的舉措陸續推出,提振市場信心。記者從各地了解到,在一些省市級重大項目中,民營企業積極參與“5G+”、新基建、“東數西算”、數字基礎設施等重要領域項目,與國家戰略、地區發展“同頻共振”。
觀察之三:多地房地產政策迎來優化調整
“之前首付壓力較大,我們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置換新房。8月南昌市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調到20%,我們果斷出手賣掉舊房,在青山湖區九龍馨苑購置了一套200多平的新房。”正忙著裝修的聶女士告訴記者,當地出臺的樓市新政幫她節省了近10萬元的首付款。
8月以來,各地購房者頻頻收到利好消息:江西省南昌市發布涉及土地出讓、新房購置等方面的15項樓市新政;廈門市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40%;嘉興市全面取消限購限售;鄭州市推出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等15項利好政策……
“樓市新政主要釋放剛需和改善需求,有助于激活提振潛在住房消費需求。”南昌市住建局開發管理科科長楊偉介紹,自8月17日南昌市推出樓市新政后,17日至23日7天全市新建商品房網簽面積,較17日之前7天環比增長4%。
近段時間,相關部門陸續釋放地產領域積極政策信號:8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時明確提出“繼續引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給出了“認房不認貸”政策具體實施標準;財政部還公布了兩項針對房地產市場的稅收優惠政策。
【記者觀察】自7月2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以來,各地各部門優化政策出臺頻率明顯加快,針對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隨著政策效應不斷釋放,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態勢將進一步筑牢。
觀察之四:災后重建穩步推進
掛著“歡迎回家”橫幅的10多輛大巴陸續駛進村莊。剛停車,村民們便迫不及待地扛起裝滿鍋碗瓢盆、被褥鋪蓋的大包小包下車,奔向自己熟悉的家園。
在天津市靜海區東淀蓄滯洪區的轉移安置人員陸續回遷的同時,位于河北省涿州市的楊林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機器正在快速運轉,公司負責人楊運強正忙著安排生產任務。
8月,京津冀等多地因暴雨洪澇災害遭受損失。“受災后我們很快拿到了保險公司預賠付的200萬元,這幾天還會拿到324萬元的預賠付尾款。”楊運強說,這筆錢是雪中送炭,能解決目前流動資金困難,幫助企業快速復工復產。
在黑龍江,尚志市組織機械、人員,加快水毀設施修復;在河北,衡水市饒陽縣留楚鎮趙留吾教學點內,教室地面已全部重鋪完畢并進行了消殺;在吉林,舒蘭市正加快受損民房修繕重建工作,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8月以來,各地和有關部門,多措并舉加快災后重建,千方百計保障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生產生活正常運轉運行。
【記者觀察】多地災后重建工作當前正有序開展,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企業抓緊復工復產。在災區一線采訪,記者深切感受到當地基層干部和百姓重建家園的熱切,大家正眾志成城,投身重建家園。
觀察之五:打好秋糧穩產“保衛戰”
“現在玉米正是灌漿期,洪水退去后容易出現病蟲害,要適時施用防病害藥物。”在黑龍江省依蘭縣江灣鎮土城子村,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所長錢春榮站在地頭,仔細叮囑農民田管注意事項。
8月初,強降雨造成黑龍江一些農田受災。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組成13支科技包聯專家組,分赴多地開展科技助農服務。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這個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農業農村部派出10個工作組和24個科技小分隊赴受災一線,有關部門緊急下達7.32億元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財政部安排24億元支持北方14個省份對玉米大豆等秋糧作物實施“一噴多促”,災區完成改種補種短生育期作物8.4萬畝……
國家統計局23日數據顯示,今年我國早稻獲豐收,總產量達到2833.7萬噸,比2022年增長0.8%。目前,全國晚稻栽插已結束,除部分晚秋作物外秋糧面積已落實。除局部災區外,全國大部地區秋糧作物長勢良好,南方中晚稻長勢明顯好于上年。
【記者觀察】當前,距離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一個月左右,奪取秋糧豐收還要過秋旱、秋澇、臺風、霜凍、病蟲害等多個關口,抗災奪豐收任務依然艱巨。相關部門正采取超常規措施,全力以赴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觀察之六:“綠色引擎”激活發展新動能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的簽約儀式現場,來自上海的企業與將樂縣的兩個村簽約了價值30萬元的2萬噸林業碳票。
將樂縣墈厚村黨支部書記湯思清算了一筆賬:賣出8013噸碳匯,每噸價格15元,村集體收入一下增加了12萬多元。“青山綠水變成了真金白銀!”湯思清感嘆道。
8月以來,“綠色引擎”不斷發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山東省煙臺市舉辦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33個項目現場簽約;云南省出臺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聚焦7個重點行業……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已成為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記者觀察】一張薄薄的碳票,生動彰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排排光伏板、一臺臺風機持續并網發電,讓我國經濟發展動力更“新”更“綠”更足。青山“變現”、綠水“流金”,高品質生態環境有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